一、專業介紹
智能科學與技術是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AI)技術、計算機信息處理、智能控制與系統等學科相互交叉和融合的專業。該專業于2013年經教育部批準而設立, 2014年正式招生。本專業依托南京理工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國家重點學科,以“高維信息智能感知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社會公共安全”江蘇省重點實驗室、“光譜成像與智能感知”江蘇省重點實驗室等為學科平臺,突出“國際化AI人才培養模式”、“強化AI新技術”特色,以結構合理、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為基礎,通過深厚的行業應用背景和堅實的科研項目為支撐,以先進的實驗環境和“產學研”合作為支持,以深化教學改革、優化課程體系為導向,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掌握模式識別、人工智能、計算機軟硬件等專業知識和綜合技能,具有創新精神的AI領域的高級復合型人才。具備從事智能技術研究、智能系統開發、工程實施和項目管理工作的科研能力與素質、具有寬口徑知識和較強適應能力及現代科學創新意識。可在國際一流的IT企業、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從事各類智能信息處理、智能系統的科研、教學、設計、開發、技術管理等工作。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以適應我國新時代人工智能重大需求為導向,以計算機科學技術學科為基礎,以加強智能科學理論方法和應用技術為核心,以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為目標,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研究素養和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智能科學、信息科學、現代科學方法學基本理論知識,具備人工智能技術、計算機軟硬件技術、智能信息處理技術等綜合技能的高級復合型人才。本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將具備堅實的人工智能基礎,具有較強的智能系統研發和團隊協作能力,畢業生可在國際一流的IT企業、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從事各類智能信息處理、智能系統的科研、教學、設計、開發、技術管理等工作。
三、培養要求
智能科學與技術系的專業課程涵蓋數學、物理學、計算機、信息處理以及機器人等領域。
1.畢業生能力要求
依據學校定位和學科特點,并結合中國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中所列的12項基本要求,對本專業的畢業生提出以下12項畢業要求:
(1)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計算機專業知識用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
(2)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復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3)能夠設計針對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系統、模塊(組件)或算法流程,并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運用所學理論和技術手段進行智能系統和應用軟件的分析、設計和開發。
(4)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復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智能系統軟硬件實驗、建立軟件模型、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
(5)能夠針對復雜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復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6)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智能科學與技術類專業工程實踐和復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復雜工程問題的智能科學與技術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
(9)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能夠就復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
(12)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2.畢業學分要求
課程模塊 | 課程性質 | 修讀學分 | 備注 |
通識教育課 | 必修 | 38 | |
學科教育課 | 必修 | 32.5 | |
專業基礎課 | 必修 | 75.5 | |
專業選修課 | 選修 | 12 | 從本專業開出的12門課程(25.5學分)中選修12學分 |
通識教育選修課 | 選修 | 8 | 從學校開出的課程中選修8學分;其中, |
畢業總學分 | 166 | 另需取得4個素質發展學分,方可畢業 |
四、學制與學位
標準學制:四年
修業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五、主干學科與交叉學科
主干學科:智能科學與技術、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交叉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六、專業核心課程
離散數學、數據結構、算法設計與分析、計算機邏輯基礎、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數字圖像處理、機器學習、人工智能與智能機器人、模式識別技術。
七、主要集中實踐環節
C++課程設計、算法分析課程設計、智能機器人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智能信息處理系統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