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介紹
“武器發射工程”為國家特色品牌專業和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依托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兵器科學與技術,具有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本專業于1960年成立,源于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炮兵工程專業;1998年,教育部將原“彈道工程”、“火箭導彈發射技術與設備”與“火箭武器”三個專業調整合并為“武器系統與發射工程”;2012年,教育部將“武器系統與發射工程”更名為“武器發射工程”。本專業研究武器從發射、飛行到命中目標全過程的力學現象、運動規律和測試等有關理論和工程應用技術。隨著高新技術迅猛發展及其在兵器技術中的應用,使得彈箭、火炮高新技術含量不斷提高,出現了許多新概念武器。為適應信息化戰爭的發展趨勢與武器遠程化、精確化的要求,本專業設置了現代發射理論及控制技術、外彈道理論及彈箭飛行控制技術、武器發射工程卓越工程師等三個專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可在科研院所、軍工企業等部門從事武器發射工程設計、制造、測試和管理等工作。
二、培養目標
培養在武器系統從發射、飛行到命中目標等技術領域從事理論研究、工程設計開發和技術管理的專業人才;培養具備創新與競爭能力強、國際化視野寬、業務素質高的研究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稍诒?、航空航天、船舶等國防科技領域中勝任武器系統、武器發射與裝備技術研發,以及相關專業的理論與試驗研究、工程設計開發和技術管理等崗位的工作。本專業培養的人才同時具有機械工程、自動化等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工程實踐能力。
三、畢業生能力和學分要求
1.畢業生能力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武器發射、運載以及相關機械工程與自動化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系統設計、技術開發、產品研制、實驗測試及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系統分析與綜合、工程設計與計算、計算機應用、試驗檢測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崇高的職業道德,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
(2)掌握較好的人文、經濟、藝術等知識,具有良好的社會科學素養;
(3)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包括:數學、力學、機械學、電子學、計算機、控制科學、彈道學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4)掌握武器發射工程專業的基本技能與專業技能,具有從事本專業領域產品設計、開發、生產制造、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5)具有借助計算機和相關儀器設備,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與技能,解決工程技術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
(6)熟悉國家有關技術經濟和國防建設的方針、政策及法規,了解本專業領域的技術標準和規范;
(7)掌握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查詢資料、獲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8)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熟練的外語交流能力;
(9)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10)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富有團隊合作精神。
2.畢業學分要求
課程模塊 | 課程性質 | 修讀學分 | 備注 |
通識教育課 | 必修 | 38 | |
學科教育課 | 必修 | 40 | |
專業基礎課 | 必修 | 45 | |
專業方向課(方向一) | 必修 | 22 | |
專業方向課(方向二) | 必修 | 22 | |
專業方向課 (方向三,卓工) | 必修 | 27 | |
專業選修課 | 選修 | 12 | 從本專業開出的17門課程(35學分)中選修12學分 |
通識教育選修課 | 選修 | 8 | 從學校開出的課程中選修8學分; 其中,人文與藝術類≥2門、 經濟與社會類≥1門、 創新與創業類≥1門。 |
畢業總學分 | 方向一 | 165 | 另需取得4個素質發展學分,方可畢業 |
方向二 | 165 | 另需取得4個素質發展學分,方可畢業 | |
方向三,卓工 | 170 | 另需取得4個素質發展學分,方可畢業 |
四、學制與學位
標準學制:四年
修業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五、主干學科與交叉學科
主干學科:兵器科學與技術、力學
交叉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六、專業核心課程
工程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彈箭空氣動力學、內彈道學、外彈道學、實驗內彈道學與創新設計、實驗外彈道學與創新設計、計算流體力學、武器傳熱學、彈箭飛行控制原理、導彈飛行力學。
七、主要集中實踐環節
畢業設計、畢業實習、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模擬與數字電路綜合實驗、武器專業課程設計、靶場實習、工程技術實習、科研訓練等。